热门搜索: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2011世界杯 亚运会 黄海军演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法制新闻 >> 内容

七千亩良田荒废十六载,废弃建渣堆成山-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失地农民维权路漫漫

时间:2025/9/25 11:34:46

核心提示: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,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命脉。然而,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(现已合并到石板滩街道办事处),一片近7000亩的土地却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被闲置荒废,其中大部分是本该受到最严格保护的基本农田。如今,良田之上堆积如山的不是庄稼,而是废弃的建筑垃圾和杂草。背后,是上百户失地农民长达十多年的艰辛上访路。

(一) 现场直击:良田变“渣场”,触目惊心

记者近日前往成都市新都区涉事地块进行实地探访。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:广袤的土地并非欣欣向荣的产业园区,也不是复垦复绿的田园风光,而是一片巨大的、了无生机的“废墟”。

土地上覆盖着大量的建筑废弃渣土(建渣),混凝土块、碎砖烂瓦堆积成小山丘,风吹过时扬起阵阵尘土。茂密的杂草在渣土中顽强长出,更显环境的荒凉。难以想象,这里曾经是能长出粮食的肥沃农田,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农田。

“以前这里都是上好的水田、耕地,我们世世代代就靠这个吃饭。”一位附近村庄的老农指着荒废的土地痛心地说,“你看现在,成了啥样子!垃圾场都不如!”

(二) 村民诉说:十六年维权,心力交瘁

这片土地的荒废,直接剥夺了上百户农民的生产资料。自土地被占、项目搁浅后,他们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。

事情还得从2008年说起,2008年5月12日,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,新都区启动灾后重建,于2008年12月10日获得“川国土资函【2008】1696号”批复的“关于四川省灾后重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(第三批)的批复”,该批复明确了只有木兰镇狮子村和梁胜村80.29公顷。2009年木兰镇政府在未履行法定的“两公告、一登记和依法听证”的征地程序下,开始以“198”项目区实施“征地拆迁”工作,在没有获得土地指标的情况下,2011年“保利狮子湖”商品房已拔地而起,直到2015年才陆续获得22.1公顷建设用地指标,该面积仅占狮子村耕地面积的十三分之一,其余耕地长期荒废至今。

“当时说是要搞大开发,我们支持发展,把地交了。”一位王姓村民告诉记者,“可谁知道,地一圈占就是16年,啥也没干,就荒着,倒垃圾!”据村民们反映,这十多年来,他们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,承诺的安置和补偿方案未能完全兑现或无法保障长远生计。

为了讨个说法,维护自己的权益,100多户村民开始了漫长的上访和诉讼之路。“区里、市里、省里,甚至北京,我们都去过。”一位多年参与维权的村民代表面容憔悴,“材料不知道交了多少份,路不知道跑了多少里,每次都是让我们等,研究研究,可等了16年,孩子都长大了,问题还是没解决!”

十多年的奔波,消耗了他们的财力、精力,更煎熬着他们的内心。希望与失望反复交替,问题始终像这片荒废的土地一样,沉甸甸地压在他们身上。

(三) 重重疑问:谁之过?为何难解?

面对七千亩土地16年荒废的怪象,无数疑问萦绕在人们心头:

· 土地性质为何能变更? 大片基本农田为何能轻易被征占并长期闲置,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何在此失守?

· 项目因何搁浅? 当初征地的具体项目和规划是什么?因何种原因导致项目停滞长达16年之久?是否存在决策失误或“圈地”嫌疑?

· 监管何在? 如此大规模的土地闲置、性质改变以及后期的建筑垃圾违规倾倒,相关规划和自然资源、农业农村、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长达16年间的日常监管为何未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?

· 农民权益谁保障? 失地农民合理的补偿安置诉求为何拖延十余年得不到圆满解决?问题的难点和堵点究竟在哪里?

(四) 专家声音:浪费资源,践踏红线,必须问责

一位土地问题资深专家指出,新都区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和恶劣。“7000亩土地,尤其是有大部分还是基本农田,闲置16年,这是对国家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,是对耕地保护红线的公然践踏,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。”

专家强调,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。“不仅要查清土地闲置的原因,更要追究导致闲置的决策责任,以及长期以来监管失职的责任。同时,必须采取有效措施,对土地进行环境评估和修复,并尽快给失地农民一个公平合理的交代,恢复社会公平正义。”

结束语:

16年,几乎是一代人的时间。新都区这7000亩土地依然在沉睡,旁边是维权无果、心力交瘁的农民。土地荒废的背后,是责任的“荒废”和信任的“流失”。这片土地何时能重获新生?失地农民的权益何时能得到保障?公众在等待一个答案。我们将持续关注此事进展。

来源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44155936808495783

(免责声明:本文由当事人(单位)核实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观点,仅作为呼吁、支持公平正义予以持续关注!)

作者:不详 来源:网络
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关于我们 | 服务条款 | 法律声明 | 文章发布 | 在线留言 | 法律支援 | 人员认证 | 投诉建议 | 合作联盟 | 版权所有 | 本站wap手机访问
  • 中☆原☆法☆制☆网(wwww.675pay.com) ©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有害短信息举报 | 阳光·绿色网络工程 |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|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| 成都通管局

  • 中原法制网 版 权 所 有 ,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。客服QQ:501734467
  • 3